《天津詩人》“滄州詩群”作品專輯座談會在滄州召開
25-1.png (1.05 M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3 上傳
2023年11月20日晚,《天津詩人》顧問、《天津詩歌雙年選》主編胡元祥,《天津詩人》總編輯羅廣才,《天津詩人》編輯余數、《天津詩人》編輯部副主任宋麗萍一行來到河北滄州,參加了在宏泰酒店舉辦的《天津詩人》2023秋之卷“滄州詩群”作品專輯座談會。 滄州市政協副主席、滄州市文聯主席梁振剛,滄州市公安局一級高級警長史忠義,滄州市社科聯副主席王秀云,滄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志毅,滄州市文聯副主席、滄州市作家協會主席苗笑陽、《中華瑰寶》雜志副總編輯王亞中出席座談會。來自滄州市區的路玉洪、宋平、王連宗、韓笑棠、亦謙、戰芳、常紅、婁勇、風起云舒、齊家萱等詩人參加了座談會。呂游主持了會議。 《天津詩人》2023年秋之卷推出了滄州地區34位詩人的作品。座談會上,與會詩人結合在《天津詩人》所發表的作品談了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以及創作中遇到的瓶頸,和自己創作中遇到的問題。羅廣才結合“滄州詩群”的作品以及現場點評,就滄州詩歌創作現狀和當下中國詩歌創作存在的問題,談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活動中有交流、有碰撞,氣氛活躍、熱烈。苗笑陽在講話中表達了對這片文學沃土、《詩經》的故鄉——滄州當代詩人在傳承中華文脈、尋找漢語新詩新詞語的長征路上的希冀和愿景。 據了解,由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主管的《天津詩人》讀本創辦近14年來,以“詩版圖”欄目的形式,先后推出全國各地58個具有地域特色的詩歌群體,通過《天津詩人》精心編輯,推出了一批具有創作潛力、全國有影響的詩人,一批詩歌作者更是通過《天津詩人》在漢語新詩界嶄露頭角,走上更廣闊的詩歌舞臺,《天津詩人》讀本已成為發掘、培養中國詩人的搖籃之一。據悉,本次《天津詩人》“詩版圖”欄目的“地方詩群”座談會首次在滄州召開,以后類似的活動將陸續開展。
附錄: 《天津詩人》2023秋之卷“滄州詩群”目錄
組稿:呂游 (以出生從幼到長的順序)
齊家萱/徽章(外一首) 蒲保杰/恐懼 阿 步/呼吸(外一首) 天 天/魚?蘋果‖燈?與少年(外一首) 風起云舒/見證星光(外一首) 常 紅/秋風(外一首) 周海龍/幾只鳥從窗口飛過(外二首) 婁 勇/看不見的城市 孫銀冰/上座(外一首) 賽利麥·燕子/祥光觀(外一首) 亦 謙/傍晚的云(外一首) 陳 麗/秋殤(外一首) 苗笑陽/擊中 三月雪/答案(外一首) 王秀之/我與陽光(外一首) 呂 游/我以為一盞燈可以將黑夜推到遠處(外二首) 阿 蒙/母親(外一首) 婧 芩/芒種(外一首) 王云起/影子是紙做的 姚鳳霞/腳手架(外一首) 五色水/夢(外一首) 李建新/春風辭(外一首) 魏金山/中年 聞 墨/古琴·駝鈴(外一首) 孫文強/觀油畫《父親》 王連宗/解封(外一首) 齊月亭/老棗樹(外二首) 姜秀政/絲瓜花艷 祝相寬/父親和種子 孫建勛/夜色如水 李炳天/老屋(外一首) 宋 平/母親的炊煙(外一首) 吳殿平/天涼了 路玉洪/荷塘荷(外一首)
與會嘉賓和詩友發言: 詩人、滄州市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呂宏友(呂游)主持了座談會。
25-2.png (505.25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4 上傳
梁振剛(滄州市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滄州市文聯主席)
25-3.png (176.27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4 上傳
天津是大都市,各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天津詩人》這份讀本,十幾年來精心編輯,在全國范圍內有廣泛的影響,滄州很多詩人借助這一平臺,才華得以展示。今天滄州詩人能夠和《天津詩人》各位編輯面對面探討詩歌創作問題,機會難得。滄州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高適、李之儀、紀曉嵐這樣的知名詩人,當下進行詩歌創作的也不下千人,說滄州是詩歌大市也不為過。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心懷詩歌夢想走到了今天。今天到場的滄州各位詩人有機會和天津來的各位詩人面對面交流,一定要珍惜這樣的機會,暢所欲言,多多交流。再次感謝《天津詩人》讀本編輯部同仁來到滄州,預祝這次座談會圓滿成功!
25-4.png (1.27 M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5 上傳
熟悉《天津詩人》讀本的朋友們都知道:《天津詩人》創刊半十三年來,每年第四期的冬之卷都是一個檔案,比如:中國詩選·八零后詩歌檔案、中國詩選·九零后詩歌檔案、中國詩選·新青年詩歌檔案、中國詩選·湖南詩歌檔案、中國詩選·散文詩檔案、中國詩選·河南詩歌檔案、中國詩選·遼寧詩歌檔案、中國詩選·警察詩人檔案、中國詩選·貴州詩歌檔案、等等……后來由于各種原因,以整冊來推檔案這個編輯方式我想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但是“詩版圖”欄目的“地方”詩群一直存在,但我一直沒有推動這個詩群,創刊13年來52期,一共推送了60多個詩群,有時候一期就推三個詩群,但滄州是個個例。滄州優秀的詩人太多,但本次秋之卷還是有個大問題,讓我一讀就為之震撼、一讀就覺得興奮的詩歌這里面為數不多,我先念一首詩大家看看和我的感覺是否一樣,題目叫《恐懼》,作者蒲保杰…… 詩歌就是這樣:一讀要么就是屬于你,要么就是被你拋棄,最起碼這首詩我覺得作為一名讀者,被我接受了。其實我們讀每首詩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這一點,有些作者的創作功力有,語言張力有,激情有,但是對語言的把握有所欠缺;他們激情有、昂揚有,但是他們對語言的把握有所欠缺。 在編輯《天津詩人》2023年秋之卷的過程中,我和呂游一直有溝通,整體大概我們改動了30%。我們有兩個原則,一個是陳詞務去,一個是基本不破壞作者的原意,甚至在調整的過程當中我們對哪一個詞不熟悉,都會去拿字典查、用百度搜,盡量從一個作者的角度來重新剖析這首詩,所以作者對修改沒有意見,我和組稿人呂游彼此之間也沒有分歧。這期的“滄州詩群”我們來來回回編輯了有三個月的時間,坦白地說這期的稿子,如果按照現在的刊物層面來講,屬于國家級。也謝謝滄州的詩人們。 今天在座的有一位詩人,我請王亞中約了三、四次,始終都沒有交稿。今天這位詩人對我說:不是不給,是翻了翻以前的詩歌總覺得拿不出手。這位詩人就是警察詩人史忠義同志。我覺得他這一點是非常嚴謹的。其實發表不重要,發表對于我們這個年齡,對于我們這些寫詩的人來說根本不重要。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可以一輩子不寫詩,但寫一首詩要想一輩子。我們可以水平不高,但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擁有高的要求,我認為是這樣的。 今天特別感謝梁主席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的座談會,本來我們是一個詩人的聚會,梁主席的參與把我們的規格拉高了,我們變成了一個城市的詩會,在此也謝謝梁主席。 今天我還特別要感謝詩人、書畫家王亞中先生,亞中先生是河間人,是北京《中華瑰寶》雜志的副總編輯。他在北京和河間往返,《天津詩人》在2011年辦了3期的時候有個欄目叫古韻新風,是專發舊體詩的欄目,由于一直沒有好的稿子就取消了這個欄目。2022年有多人跟我提議希望恢復,我請亞中做這個欄目的主持,因為他對格律詩的研究確實很深。近兩年,王亞中先生他在沒有任何報酬的前提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狀態下,一直在默默地幫助《天津詩人》,向亞中表示感謝,也向滄州表示感謝。
胡元祥(《天津詩人》顧問、《天津詩歌雙年選》主編)
25-5.png (370.69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6 上傳
我沒有來過滄州,也沒有做發言準備。但是到了滄州之后,感慨頗多。天津原屬于河北專區,滄州籍的干部很多,天津人和滄州人有著很深的淵源,而且滄州人杰地靈,臥虎藏龍,也是詩經的傳承地。 讀了這一期《天津詩人》中滄州詩群詩人的作品,覺得很好。寫詩是一種興趣愛好,但是我覺得每一位寫詩的人都應該充滿激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常言道“詩言志”“文如其人”,任何一個文學作品都會體現作者的價值觀,會體現作者的信仰,只有對現實生活充滿熱愛,對我們的國家、民族、人民充滿熱愛的人才會把你的作品變成網絡和紙質的作品傳播下去,尊重我們的讀者,豐富我們的文學園地,為后人留下東西。所以我對每一位詩歌作者都感到欽佩。如果我們的大腦裝得下詩歌,裝得下真善美,就不會裝那些投機鉆營,蠅營狗茍。所以一位詩人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說明還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和豐富的精神內涵。 因為工作的原因,擔任多年魯藜詩歌研究會會長,對廣大詩人心懷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對文學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今天來到滄州,來到中國詩歌的一片高地,向你們學習,爭取把滄州的好作品帶回天津,來提高我們的詩歌創作水平。
25-6.png (620.41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7 上傳
我對詩歌有如下幾點看法,愿與大家共勉。 1、關于詩歌的懂與不懂?詩歌的語言講究跳躍、暗喻、唯美等手法,我認為再玄幻,也要接地氣,像種子一樣扎根于大地,要落地生根,發芽開花,這種接地氣要求詩人有很好的童子功,要言之有物,要抒情與敘事并行,打個比方:一個人把所有好看的衣服,所有的珠光寶氣般的珮飾都穿戴在身上,這讓人看什么呢?這種打扮好看嗎?有很多詩人恰恰犯這種錯誤,詞匯出奇的好,但閉上眼睛什么印象也沒有,這就是失敗。詩一定有讓人懂的一部分,兼顧不懂的各種片段,像打了一個煙霧彈,讓人霧里看花,眼前有一片花,而不是霧里看煙,什么也看不到,讓人迷迷糊糊。 2、詩歌該不該押韻?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喜歡詩歌像說話一樣,隨性而灑脫。有的詩人認為詩歌一定要有韻腳,要朗朗上口,其實都對。我現在也試著寫一些押韻的現代詩歌,嘗試各種寫法,就像做飯一樣,同樣的食材,換著花樣來做,更有趣味。 3、有的詩人寫詩的路數就是參考一大堆的相似的詩歌之后,再開始自己的創作,他們“取詞不取句,取意不取其內容”,就像把別人的作品掰開而揉碎,然后再攢成元宵來賣,然后根據攢好的這首詩歌,取一個貼切的題目,這就是寫作過程。這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抄手們慣用的手段,正因為這種寫作帶有很多他人作品的借鑒,看似很好,實則達不到真正的原創水平,因此這種詩人往往在各種采風活動和征文大賽中露出馬腳,寫不出好詩來了。寫詩一定是要命題作文,先有題目,后有詩歌,只有能駕馭這種高端寫作的人才能真的嶄露頭角。才是真正的詩人。 4、我不知道《天津詩人》有沒有作者微信群,建議多進行同題大賽,20行以內,其題目忌諱大眾化,同題詩的題目一定要有陌生感,特立獨行的那種,讓人無處可抄。從中篩選出重點作者加以培養,多多推出真正的詩人原創的好作品,多給原創詩人一點平臺和機會。 5、最后,我說一下童子功,這個功夫應該是從小學就開始鍛煉,一直堅持寫日記,因為日記肯定是純原創,大量寫日記能讓自己的筆力不凡,能駕馭各種體裁,也能真正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寫到最高端,比的就是心理、天賦、童子功三樣,缺一不可。 6、有很多人在寫作道路上浮躁,寫上一定量的作品,就著急出書,沒有真正把思想伏下來認認真真地作學問,他們著急出書宣傳自己,功利心很強。其實我始終堅信“高手在民間”這句話,真正寫得好的,不見得出大名,也不見得名垂千古。這里我要說:寫作要有信心,創作要有恒心,始終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詩與遠方,不負青春韶華,讓我們人人都爭作一個傲骨凌風、絕塵洗心的原創詩人。
羅廣才指導: 詞語形成內容,內容最后誕生了主題。 內容是主題之目,這是我一家之言,但是也可以以您的論證為準,這僅是我的個人觀點。 我是1984年讀詩、寫詩,一直到今天。我說過一句話:我在2006年以前我所有的詩歌寫作都是無效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在那段時間我所有的詩歌寫作都是仿寫,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不知道要說什么!但是2006年以后我開始表達自己,我想我先把自己表達明白了我才能代表他、她,你們,我們或者人民…… 我在2007年寫出了《為父親燒紙》,因為按照我們中國的習俗,一年要有幾次燒紙,每次燒紙的時候看著火焰我是很有感覺的,但是我無法表達它,但是我畢竟愛好詩歌、愛好文學,最后我抓住了幾個點,就把它貫穿下來了。那么我問你:我是先有主題呢還是先有內容?我寫的每一首詩一定是我的愛恨情仇,這和主題無關,我的內容、我的每一個文字形成了主題,是一個方面;第二,剛才提到一首詩多少行為宜?還是那句話,仁智各有所見,短詩有好的比如顧城,長詩也有好的像舒婷、像徐敬亞、大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我覺得沒有定性。 我也經常說:詩人是精神的立法者,是報警的孩子,詩人要說真話!但是,曾經一位藝術家說過:我們的社會都提防詩歌,但是我們要提防自己,保護自己。 今天我和王主席也溝通了,我說在我們社會主義文學大背景下,寫作有自由、出版有紀律,我們要遵從紀律創作。 在我們創作過程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怎么能夠先把自己剖析清楚了。
25-7.png (212.3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9 上傳
今天下午,我很榮幸得到笑陽主席一本書,這本書里有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優點不說永遠存在,缺點不提不會消失。”我們的詩人座談會不能光唱贊歌,也得說說缺點。作為一名詩歌作者,當初給《天津詩人》投稿的時候,羅總說:你不要寫詩了,你要讀詩。然后給我列了一個清單。如果寫好詩,一定把這些詩作背下來,不是讀下來,是背下來。三年以后再寫。寫好后不要給我看,放在那里,半年以后拿出來,再看,以此類推,三年以后拿出來再看,看看還能去掉多少字。詩人是報警的孩子,一個孩子報警怎么喊?就一個字,很簡單,詩歌也如此,要把沒用的字、詞去掉。三年我寫了三首詩,最長的詩歌1700多字,最后精簡到400多字,我還是沒拿出來。然后精簡到200多個字。最后剩下160個字,我才拿出來。所以詩歌創作也是藝術品,姜文導演說過一句話:藝術作品要有度數。寫完了詩歌,要在網上查,網上有的語言一定不要用。我在天津詩人讀書會上,請的三位詩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大量的閱讀知識儲備。所以寫作要緩一緩,不要著急去寫。詩歌最大的問題是語言,我們應該做詩歌語言的觀察者和發現者,視角要獨特。比如天津詩人蕭沉,他寫“雨絲”:雨絲/是通天的梯子、是我一扯就斷的/夢想。精短,卻內涵深刻。詩歌不是流水賬,還是要寫比較奇特的,有深度的作品。
25-8.png (324.01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39 上傳
其實,詩歌的好句子,首先不是語言的問題。它原本是屬于詩人的心靈與某種特定生活現象撞擊而產生的一種特別的感受使然。比如“雨絲是通天的梯子”,像這樣的佳句應該是詩人基于在對“雨絲”細致入微的觀察中,受某種情感的驅使而突然收獲的一種感受。這樣的句子絕不是詩人思于書屋而搜腸刮肚的結果。 毫無疑問,詩人需要思想,需要靈感,但詩人更需要占有大量的活生生的生活的細節。也許,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的詩。
25-9.png (1.2 M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40 上傳
詩人王連宗是《天津詩人》的三個校對老師之一,他在座談會上列舉了詩歌文本中斷句的問題(編者注)。 詩句給讀者以驚喜或驚奇,也許是作者追求的目標。但句子奇,不是胡亂斷句的奇,例如:
25-10.png (58.9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41 上傳
“的”[de] 是不能用在一句詩的開頭的。不能追求特立獨行而用錯字或是把字用錯地方,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首好詩是因為把字用錯地方而產生。“的”[de]就像是一枚“鈕扣”,是把衣服的縫連接起來的。
25-11.png (310.13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41 上傳
詩歌是光的棲息地,是愛恨情仇的舒適緩沖區,是說些心里話,是覺醒的樂土。當詩歌悄然走進我的視野,便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是為精神永恒,準備好的驛站。文字是神圣的,因此而構建的具象,不允許我們踐踏,要尊重詩歌,由不得半點質疑。最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就是詩歌創作的方式,并在“呈現”與“表達”上有了思考。當然,我的詩歌主要是呈現,而這種畫面感的書寫,在身邊并不常見,是否說明這種方式已被邊緣化,這讓我產生疑問。在我看來,任何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而生命維度的內觀,會不會更好地去完成詩人的使命,我們當下,是全民覺醒的時代,需要我們去探索生命的真諦。 對于我的詩歌創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形而上的概念化的東西很多,屬于小眾化,體悟式的書寫,難免有局限性。 二、書面語言功夫不夠,很難出現佳句。 三、貼近生活瑣事的詩比較少,受眾面狹窄,很難被當下流傳。 于詩歌創作幾年來看,我注重了文本的提高,也愿意接受別人的不同看法,并在思考中汲取百家之長。但,仍然保持自己的格調,試圖在傳統寫作上,走出新的方向,借用情理交融的并行,來闡釋大我與小我。我想,在以后的創作中,我會著重多讀書,多讀精品詩作,語言陌生化,保持先鋒性,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內涵,借鑒西方等一些利己利國利他的文化,打造自己的創作巔峰,站位要高,低姿態做人,因深愛而感懷,因明理而醒目,不忘初心,心向遠方。
從今年八月份參加工作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詩歌,我想,我的心態已經慢慢的發生了轉變,我在一首詩里寫到“先去活著,再去同理想斗爭”,我有我想去追求的東西,但是第一步是要適應社會,立足于社會,有些時候會忘掉自己是一個詩人,但時時刻刻都要去追求自己的“真”。我想現在我更應該沉淀下來,多去讀優秀的作品,在積累中不斷打磨自己,總有一天,會有更好的突破。 請問羅總編:您為什么將《徽章》里的“這小子真不要臉”改為了“他,有考古的愛好”。
羅廣才點評: “這小子真不要臉”并不是詩的語言,《徽章》的整體感覺是神圣而莊重的,不應該用如此俗的一句話去描述,這樣的句子放在這里會讓人感覺惡心,“考古”有多層含義,放在這里更加合適。
25-12.png (455.39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44 上傳
自身創作存在問題:1.創作中存在主觀突出的問題2.缺乏系統的學習與思考。
羅廣才點評: 創作中存在主觀突出的問題,缺乏系統的學習與思考。創作有進步,但略呈拘謹,要勇敢的剖析,積極的表達。
25-13.png (635.59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1:45 上傳
忽然有一種感覺:大多數現代詩歌有一種共同的特點,就是“小情小調、技術過硬”,像海子《亞洲銅》那樣深沉、飽滿,又樸拙的作品太少了。所以人們說現在的詩壇雖然很“茂盛”,作品也很有嚼頭兒,但沒有“大詩歌兒”了,相對應的就是沒有大詩人了。為什么海子把《亞洲銅》放在開篇位置上,而有那句“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詩歌卻放在了中間不顯眼兒的位置上?就是因為這首《面朝大海》也算是“小情小調”,沒有大的體量、內涵。說明現代詩歌不是一句話就能支撐起來的。
詩歌,當是珠峰頂上沒有一絲雜念的白雪,是嬰兒夢中甜美的微笑。 是文人身上的一塊硬硬的骨頭。 詩歌,也是一杯甜美的毒藥。 我中毒很深,卻是一廂情愿。深愛詩歌,沒有得到頂戴花翎的得意,也沒能腰纏三千貫,騎鶴下揚州的風光。 詩歌,這文學的寵兒。這曾經加了蜜水的方糖,而今,漸次淪落風塵,扭曲。甚而,不及一杯廉價的可樂,一份加了薯條的漢堡。 即便如此,有人在不懈的堅持,有人努力的在拯救! 于我,依然不離不棄。依然,有著癡情不變的熱愛。
25-14.png (440.72 KB, 下載次數: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6 上傳
今天能參加這個活動,非常榮幸。尤其是能與《天津詩人》的羅總編和各位老師面對面交流,親耳聆聽老師們的詩歌創作經典分享,更深感幸福和激動。關于詩歌方面的知識,我知之甚少,雖然近兩年也學習寫了不少東西,也知道些詩歌應該注意些什么,譬如,形式,內容和風格等等,但在靈感處理,語言組織,語境構成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很多缺陷,從而不能把自己內心的感悟完美的體現出來。主題寫的不深不透。其實,任何事物本就包含著美和丑,人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復雜的情感,如何寫出這些事物的美,最大程度的表現這些事物的美,這是我學習詩歌寫作中的期待,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希望羅總編給予啟示和指點。謝謝大家。
25-15.png (550.5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6 上傳
今天,我很高興有機會參加會議,也很榮幸和作協領導以及《 天津詩人 》總編、編輯們一起互動交流,在此我淺談一下我對自己創作得一點認知和感悟。 作為一名天津人,能在《天津詩人》上刊發自己的詩作,除了激動和驕傲,更多的是感謝。首先,我最想感謝的是呂游老師,是他引領我認識詩歌的魅力和神奇。更要感謝文聯主席梁振剛,副主席苗笑陽,《天津詩人》總編輯羅廣才,一級作家王秀云,他們為籌備這次會議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也感謝各位詩友能一起交流學習。 從青春懵懂,認識文學,了解詩歌,就開始書寫那個青春飛揚的年代,先后在各類報刊發表自己的小文,一路走下來,我對詩歌的創作體會愈發深刻。我愛詩歌,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詩歌改變了我對自然、對世界、對精神領域的認知。寫詩真的不能糊口,卻可以養心。在詩歌的世界里,我們的靈魂可以得以棲息。我創作的每一首詩,都是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是我內心精神領域里的一份執念與熱愛,那一瞬間、一回眸、一落葉,一飄雪,都是自我心靈的洗禮。由心而為,沒有章法,和真正的大家相比差距很大。我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從女性視角里出發的一些小情緒,小矯情,缺乏格局,寬廣的信息和遼闊的視野,同時也缺乏語言的張力和犀利感,亟待進一步的提升,在文字中逐漸凝煉的能力和獨到的見解。 寫詩是用詩的文字和另外一個自己相遇,而我當下創作的瓶頸是我總想用文字更接近詩的本質,卻在出口落筆時,好像又和要表達的意境隔山隔海的遙遠。我想貼近生活,接近地氣,用最質樸的話語,道出最深邃的意境,揭示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貴直,詩貴曲”。滄州詩群的作品各有千秋,通過意向傳遞給讀者或唯美,或現實,或犀利的感受,寫詩如同講話,有人字字珠璣,有人深沉內斂,有人張揚飛舞,可無論哪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真實的,不說不快的表達,展現出自我認識和現實認識的一種結合和沖擊。 各位詩友都是很優秀的老師,他們的詩句溫柔,意象,詩意,深沉,哲理,都會給我文學上的指導,我只祝愿各位詩友都能在自己的創作中,放松自己,遇見自己,在很短的文字里加大凝煉力,避免主觀訴說,多些獨到之處,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詩歌作品。 會議結束了,回憶各位大家的發言,內心深處對詩歌有了新的認知。寫詩沒有技巧,是把自己看清楚,了解自己,自己是否具備了寫詩的水平。我們要從常識出發,貼近真實,不能意想胡說。羅廣才總編的一句話,我想會成為我以后寫詩歌的座右銘:我們可以一輩子不寫詩,但寫詩就像是一輩子。
王亞中(河間籍詩人、書畫家、《中華瑰寶》雜志副總編輯)
25-16.png (384.95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7 上傳
詩歌是我的重要愛好之一,如今越來越提升到甚至高于書畫愛好的地位,新體舊體互聞,幾乎無日不詩。 我在二十幾年前上高中時開始寫詩,但是一直不得要領,所謂的詩看著很美其實缺乏內涵。直到2016年出版個人詩集才意識到不足。后來詩歌水平得以提升,一是進入滄州詩群,通過交流開闊了詩的境界;二是遇見羅廣才老師,通過學習提高了詩的品質。 回望自己的作品,總覺得語言表達和意境呈現還不夠深刻,對于詩歌語言的把控還不夠精準,缺乏觸及心靈的警句。因而,最近幾年一直在追求形式和內容上的突破,探索新穎的詩歌表達方式,但是往往流于形式,詩歌的表現力與期待值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結尾有時候會比較弱,不能很好的升華主題。這還需要在寫作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磨礪。 本次《天津詩人》所選取的“滄州詩群”作品,基本能代表滄州的要求還有差距,需要進一步學習歷練和提高,希望有更多機會讓更多詩人上刊。 最后說六個字,三句話: 一是引領。著名詩人洪燭曾經說過,詩歌需要引領。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對詩歌的引領作用不可忽視,對地方詩歌發展更是起著重要作用。羅廣才和呂游兩位老師就是這樣的引領者,《天津詩人》讀本和滄州市作協詩歌委員會就是這樣的團體,值得我們尊敬與跟隨。 二是成長。詩歌的成長除了引領,還需要環境的培養和自身的努力,這二者同等重要。加入滄州詩群后,成長在潛移默化之中,讀詩、賞詩、學詩、寫詩都是成長的重要環節,努力于無形也成長于無形,詩歌的種子一旦播下終會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節點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讓小草和大樹有了相同的魅力。 三是感謝。感謝羅廣才和呂游二位老師的對接,感謝《天津詩人》與滄州詩人的面對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提供了高質量的展示平臺,感謝他們對詩歌的引領與推動。 因詩結緣,因緣而聚,與詩同行。 最后,口占一絕,與諸位詩友共勉: 津滄大雅此間逢,便放詩心上晧穹。 一暢襟胸開萬籟,輕帆直向海云中。
羅廣才點評: 亞中古體詩底蘊深厚,作為《天津詩人》古韻新風欄目主持,很負責任,付出了很多。他的發言很真切且誠摯,但有一點兒小瑕疵,詩歌語言和日常表述都要講求邏輯關系、從常識出發,不能違背物理規律,小草無論如何也長不成大樹的,但兩者可以有相同的魅力。
25-17.png (529.81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7 上傳
剛剛笑陽和羅老師對于滄州詩歌的評價我很認同。因為我也是從事寫作工作,愿意更多地面對文本。我和呂游前一段時間參加了一個評獎活動,當時組委會讓我寫點東西,我婉拒了。但是今天既然坐到這個場合,我還是要強調自己這個“文人”的身份,真誠地面對文本。胡老師、羅老師強調我們滄州詩歌的寫作的水平是國家級水平,我們都鼓掌,很高興,梁主席很高興,笑陽作為作協主席同樣高興,在座的詩人也很高興。我作為一個也寫過詩的文學工作者,至今認為詩歌是文學殿堂最值得我們一生誠懇面對的一種文體,需要用心去做的地方還很多。我們還是要對這樣的一種贊揚心里有數,端正好謙虛的態度。是不是我們達到了國家水平,國家水平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我們的詩歌在語言、技術、甚至思想上是否達到了一個國家水平,我們要多反思。 非常感謝羅老師和胡老師對我們詩人的鼓勵。我作為滄州寫作中的一員,要和大家一樣,更多地踏下心來精耕寫作,更多地看到我們與外面作家的差距,滄州的詩人是否進入了一個高層次的序列,我們要好好地、認真地、仔細地一首一首地去梳理。詩歌是有技術的,希望大家多研究技術。希望在座的各位詩人一起把滄州的詩歌推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推到羅老師、胡老師所期望我們做到的一個層面上。
25-18.png (340.19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8 上傳
聽了大家的發言我很感動,也有很多感受。每位老師,每位詩友在發言后,我都會和秀云老師竊竊私語,交流交流我們的心得,我們每次交流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真不錯”、“真好”。我想,今天我們在座的各位都經歷了一場詩歌的盛宴和激情的碰撞,讓我很感動,在這個寒冷的初冬,我們共同以詩歌為媒體,在抱團取暖,感到了心中的那份春意。在這個嚴冬的夜晚,我們共同守候著,看到了詩歌而帶來的文學絢麗的光芒和色彩。我們為什么能這么晚還坐在一起談論詩歌,胡院長、羅老師等一行人遠道而來,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和我們滄州詩人“面對面”交流,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神”,這個“神”,就是“文學”;這個“神”,就是“詩”。剛才羅老師說“詩”是“文學”中的“文學”,說得非常好,詩歌它是富有張力的,它是富有情感的,它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愛好詩歌的人,他的生命肯定是綿長的,肯定是絢爛的,肯定是充實的。 我們在這里向各位詩友匯報一下,咱們這屆作協換屆以來,作協的目標就是搭建一個平臺,給全市的作家、文學愛好者、文學工作者打造一個“家”的平臺;打造一個“港灣”。剛才羅老師、余數老師說:“一個人一輩子也許只寫一首詩,但是這首詩應該讓人記住一輩子。”我非常認同。作為一個地市級作協的帶頭人,我想說,可能我們地市級作協的會員,一輩子也許寫不出一首驚世駭俗的詩,一輩子也許寫不出一部傳世的佳作,但是我們一定要熱愛文學一輩子,我們要寫它一輩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心中那種溫暖、那束光芒、那種對文學的愛好,我們對文學、對自己、對身邊的朋友、對家人、對社會的這份渲染、波及才會更好。我們所有的文學工作者、作協會員、文學愛好者都是我們滄州區域文學的推動者、帶動者、提升者。一個區域沒有文學作為靈魂,多么無趣啊,多么沒有文化啊,那么,如何讓我們區域文學的水平更加提高,如何讓我們滄州因為文學的影響更加有趣,更加有文化,我們在座的各位責無旁貸。我們要努力寫、繼續寫、堅持寫、不氣餒地去寫、不為發表而寫、不懷功利之心而寫,努力寫,精彩呀!謝謝大家!
25-19.png (1.38 M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8 上傳
25-20.png (1.09 M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25 12:2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