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南頻道官方 于 2019-4-17 23:55 編輯
u=214765407,4180584228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17 23:53 上傳
中詩在線-云南頻道:帕男老師好。在今天的專訪當中,我們將要討論的這個議題比較宏觀。也可以說是面向更多的詩人,也可以說面向廣大的詩歌讀者。在我們源遠流長的詩歌歷史當中,或者說更加確切的說,自從我國第一部詩歌集《詩經》開始,詩人就特別強調故鄉與流浪,遠方與詩歌的關系。但是,很明顯在這里出現了一個一直被忽略的方面就是,我們只討論詩歌與遠方,詩歌與故鄉及鄉愁的主題,可是,我們卻只討論放逐與遠方,卻很少去談論游子如何回歸的問題。 帕男:你提出了具有特別重要專業意義的詩歌主題問題。包括我自己,在30年的詩歌創作生涯中,也創作過一定比例的故鄉題材的詩歌。包括堪稱故鄉詩歌之父的臺灣詩人余光中,洛夫等都是我非常熟悉的當代著名詩人。在這里,我首先要闡述的是,在當代一些比較著名的詩人那里,他們在創作故鄉題材詩歌的時候,也曾經考慮過這種流浪與回歸的關系。但是,就詩歌的一貫方針來說,詩人在描述故鄉之情的時候,始終有一個對立統一的交匯不可避免的出現在類似詩歌題材的創作情感當中。這主要體現在他們既熱愛故鄉,又熱衷于流浪或自我放逐等。關于這個,層面也比較復雜。比如說,樂不思蜀這句看似非常簡單的詩句,無形間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層面非常復雜的問題。
中詩在線-云南頻道:您的意思就是說,樂不思蜀這句背后所隱藏的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這種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在遠方找到理想的安身之所或者說流浪的歸屬之后,就不想再回家了是嗎? 帕男:通俗點說,這樣理解也無可置疑。所以,在后來詩人關于故鄉的描繪當中,關于故鄉就出現了許多方面的分類。比如說,第二故鄉,精神故鄉,實體故鄉與虛擬故鄉等。關于這個問題,許多詩人甚至有專門的論述。但是,這種論述只對我們閱讀詩歌有啟發性作用,但是卻無法從實質上解釋我們如何回歸第一故鄉。我在2013年曾經創作過一首《天將晚,你要去哪里》: 你就是一個節日/慶祝的巨浪會掩蓋了你的痛楚/潛長的傷疤/會遍及每一根末梢/談及老樹/老樹發芽的概率不是太高/老樹也已經被節日消耗完了/激情是最好的護膚霜/天將晚/你要去哪里/去節日的現場/狂歡是療傷的一副猛藥而已/不可能根治/你的任何憂傷/傷疤也不是痛楚的根源。
中詩在線-云南頻道:我記得著名詩歌評論家苗洪曾經稱贊這首詩歌,給靈魂及生命找到了一個恰當的節日。我們發現他是一位非常有水準的詩歌評論家。您的每首詩歌在他那里都能找到最合理最權威的注解與答案。我在今天采訪您之前,曾經結合2019年的春運現實背景,再次閱讀了您一些關于春運題材的詩歌,包括《回家的路》等。今年我們可以發現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不僅從行動上,安全方面關注春運,并且從人文上關注春運。比如說,守護生命,守護初心等。所以說,今年的春運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春運。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流浪多遠,我們實際上都只有一個真正的故鄉,而不是其他。 帕男:實際上這個問題的復雜性還體現在很多的方面。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心安處即故鄉。再就是,當我們有一天老去,沒有機會回到出生的故鄉時,我們對故鄉的思考可能會更加具有普世意義。比如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處黃土不埋人等。當然,這種普世意義的鄉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無形間拓寬了對于生命本身意義,價值的思考。
中詩在線云南頻道:帕男老師,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詩歌是一門比較特殊的文學創作。我們必須安于對待。詩歌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對于其他形式的文本來說,或許更加驚心動魄。它是人類社會最簡潔的語言,是人類社會最豐富的思想再現與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