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20-10-15 20:47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10-20 22:37 編輯 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 ... |
陜西易培賢評論家,慧眼識道欲,微者之妙也。 |
曾經有位詩人問我:“詩是高雅的作品,現在不管誰怎么都來寫詩呢?”弦外之音溢于言表,貌似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這八雅對于平民而言都是奢侈。我無力反駁,說一句:從聲音到樂器的制作是勞動過程的發明。自己都覺得此話不足以說服他,當我讀《遠古的音符》時不由得拍案叫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著名作家彭老師說:“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此話 出自——戰國時期荀子的《荀子·樂論》。還有什么比引用這句話更合適不過的呢?音樂推行后民眾就向往道義了。所以音樂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彭老師道:“一歌一吹,蓋一時之詩”柳葉能吹出聲音,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紅葉題詩的典故可以說家喻戶曉。再說唐代貧困潦倒的杜甫不是也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嗎?最后我要說:“不要怕寫詩的人多,寫得人多了,雖然高質量的作品不多,但起碼能讀懂佳作的人也就多了。”彭老師用他各種緯度的知識點,好像霧一樣的詩雨撒向人間,那種聽雨撫琴吟詩的淡雅,妙機其微。 |
不錯! |